根據上世紀40 年代傳記作品的記述,宋美齡在美國韋爾斯利學院讀書時,曾與某中國留學生訂下婚約,但很快就退婚了。珍藏于美國韋爾斯利學院檔案館的一批宋美齡早年書信,透露出在與蔣介石婚戀之前,宋美齡曾有過不少追求者,也有過自己喜歡的人。宋美齡早年書信中那些曾經闖入過她的心扉的男士們,在今天看來他們是誰或許并不重要。但他們的出現,引發了宋美齡對愛情和婚姻的很多思考,反映了她追求其人生價值的心路歷程。
回國途中遇見了“我的命運”
1907 年夏,年僅9 歲的宋美齡跟隨二姐宋慶齡遠渡重洋赴美留學,先后就讀于新澤西州薩米特鎮波特溫學校、佐治亞州德馬雷斯特皮德蒙特學校、威斯里安女子學院,1913 年夏宋慶齡大學畢業回國,宋美齡轉至馬薩諸塞州的韋爾斯利學院就讀。當時哥哥宋子文在哥倫比亞大學念書,充當了宋美齡的監護人。在韋爾斯利學院讀書期間,宋美齡與宋子文在一起,自然會認識不少的中國留學生,其中不乏追求者和心儀之人。但青少年時期的戀情,猶如雨后的彩虹,美麗而短暫。1917 年6 月宋美齡畢業后,帶著對美國的無限依戀和哥哥一同自紐約啟程回國。就在回國的輪船上,宋美齡遇到了令她“神魂顛倒”的Mr. Van Eivigh。此人是一名建筑師,父親是荷蘭人,母親是法國人。在船上相處的十多天里,兩人互相吸引。19 歲正是渴望愛情的年齡,當Van Eivigh 提出要宋美齡嫁給他的時候,少女的心動了。
回到上海后,宋美齡享受著溫馨的親情和舒適的家庭生活,但她的感情問題受到了家人的干涉。父親宋耀如雖是留美回國的傳教士,母親倪珪貞卻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女性,又是一位非常傳統而保守的基督徒。他們不想讓年僅19 歲的小女兒過早地結婚,更不愿讓她嫁給一位外國人,因此堅決阻撓宋美齡和Van Eivigh見面。父母的態度使得宋美齡的情緒很低落,她對待婚姻問題表現得非常悲觀。1917 年8 月16日在給密友米爾斯的信中,她寫道:“我很樂于待在家里,也不想結婚,特別是因為我告訴過你在船上遇見了‘我的命運’。既然我不能和我真正在乎的人結婚,我也不會和其他任何人結婚,除非是為了名聲和金錢。”
家人的態度終究發揮了作用,直至次年春天依然拒絕讓VanEivigh 來上海和宋美齡見面。不出半年,這段甚至沒有開始的戀情就不了了之了。為此,宋美齡和家人鬧得很僵,甚至還傷心難過了好一陣子。此時的宋美齡最擔心的不是嫁給什么樣的人,而是懼怕自己的人生只有婚姻,她還想要工作,想要一份職業,不想在結婚前成為家人的依附者。盡管父母反對宋美齡過早結婚,但婚姻幸福的兩個姐姐宋藹齡和宋慶齡卻熱情地為小妹安排社交并張羅婚事,這也讓宋美齡感到厭煩。她告訴米爾斯,要是姐姐們再對她談及婚姻,她就要回美國了!顯然,回國三個月后的宋美齡,還沒有適應家人對自己的“關心”,她以賭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其實,在美國求學時,宋美齡也曾經“迷戀”過一名男生,但過了大學二年級后,她就不再喜歡他了。十年的留學生活,使宋美齡養成了獨立的個性,那時候喜歡與否都由著自己。回國后,不管是家人的反對,還是姐姐們好心的安排,都讓她感到不能自主。
漸行漸遠的HK君
回國后沒幾天,早已相識的異性朋友HK 和楊先生從北京來拜訪宋美齡。尤其是HK 君,斷斷續續對宋美齡展開了長達兩年的追求。綜合宋美齡后來多封書信中關于HK 的信息,可以推測出,兩人在美讀書時可能有過約定,宋美齡也喜歡過對方,但回國后宋美齡對之若即若離,終至分手。
關于HK 的身份, 宋美齡在1918 年1 月13 日的一封信中才透露出來:他的父親是上海兵工廠總辦。上海兵工廠的前身就是赫赫有名的江南制造局,是近代中國最大的現代化兵工企業。1917 年,造船廠從制造局脫離出去,原來的制造局改稱為“上海兵工廠”。由于是官辦企業,兵工廠總辦由北洋政府直接任命。顯然,HK 家算是有權有勢的家庭,但這并沒有成為HK 吸引宋美齡的優勢。
HK 看望宋美齡后很快返回北京,8 月初又從北京回到上海。之后,HK 常常去拜訪宋美齡,但宋美齡卻毫不在意,反而感覺他很不成熟。當時朋友們都在謠傳,宋美齡和此君訂婚了,而HK 并不予以否認,這引起宋美齡的不快。短短的兩個月里,從僅僅是喜歡,到毫不在意,再到很不愉快,宋美齡的感情變化注定了HK 日后的單相思。圣誕節前夕,HK 給宋美齡發來一封電報,圣誕節時又寄了一車的鮮花。電報和鮮花,也未能激發起宋美齡的熱情。隨后發生的一件事更讓宋美齡感到不快,甚至產生了不想再見到HK的念頭。
1918 年1 月,宋美齡的姨夫牛尚周因病去世。牛尚周生前擔任江南制造局(即上海兵工廠)的秘書,HK 向宋美齡表示他將到上海來接替這一職位,而宋美齡的姨媽倪桂金對任何接替她去世丈夫職位的人都懷有敵意。兵工廠秘書的職位, 帶有半政治性,是很有前途的一份工作。急于取得這個職位的HK,此時此刻更想要宋美齡嫁給他。宋美齡認為,適合搞政治的HK 在給自己寫信的同時,也同樣多地給宋子文、宋藹齡和孔祥熙寫信,家人對此覺得很好笑。再加上,父母親不想讓宋美齡在未來兩年內結婚,而姐夫孔祥熙也認為宋美齡還小,不能考慮婚事。鑒于上面的種種原因,宋美齡致信米爾斯,說自己已不想再見到HK。不過此時宋美齡對婚姻的看法也很矛盾:如果不結婚,她害怕漫長的未來獨自一個人生活;如果結婚,又害怕養育孩子的責任,要是再嫁了個沒有多少資源的男人,豈不是更加難過?可是如果為了財富和地位而結婚,萬一男人破財了怎么辦?畢業回國后的六個月里,宋美齡逐漸認識到了金錢的價值,但也認識到了自尊的價值,沒有錢她不會結婚,但她永遠也不會為了錢而結婚。
1 月底,HK 自北京到上海,再次看望了宋美齡。母親倪珪貞不想要宋美齡嫁給他。見過幾次面后,宋美齡就拒絕再與之相見,甚至避免出席HK 有可能在場的所有晚會。但6 月28 日中午,宋美齡與HK 還是不期而遇了。當時,宋美齡想逃走,卻被好友林方慧(音)拉住,面對HK 她表現得生硬而冷漠,HK 幾次試圖緩和氣氛,卻因宋美齡的態度而冷了場。第二天是林方慧的婚禮,宋美齡因父親宋耀如剛剛過世不宜擔任伴娘,當她知道HK 擔任伴郎后感到暗自慶幸,因為她不想和HK一起尷尬地踏上紅地毯。宋美齡心如止水,HK 卻并未放棄。為了接近宋美齡,他開始去宋家做禮拜的教堂。HK 刻意的追求和接近,讓宋美齡非常生氣,若是HK 堅持這樣做,那么她只好呆在家里不去教堂。后來,這位HK 加入了宋家所屬的教會,兩人見面卻不說一句話,由朋友變成了陌路。HK 的積極攻勢,不僅沒能如愿,反而招致了宋美齡更強烈的反感。自此以后,宋美齡的書信中沒再出現過這位讓她頭疼的HK。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徘徊
在拒絕HK 的同時,1918 年有兩位男士先后走入宋美齡的視野,其中一位留過美,但早已結婚。愛上已婚男士,并非她的初衷,只是遇上了就由不得自己了。1918 年4 月,宋美齡一邊忙于照顧重病的父親、料理家務,一邊為喜歡這位已婚男士卻不能嫁他而痛苦。盡管宋美齡和這位男士彼此喜歡,但他倆誰都不能做不體面的事。另一方面,宋的家人也反對離婚這種事情。面對無望的愛情,宋美齡覺得“真是糟透了”。但痛苦歸痛苦,宋美齡還是非常理性地了結了這件事情,她最終選擇了放棄。一年之后,宋美齡反思這件事,認為自己愛上一個不能結婚的人是十足的愚蠢。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